永城——汉朝兴业之地
永城设县甚晚,隋大业年间,杨广沿汴水引舟巡游江南时,割彭城、睢阳二郡地置永城县,县治在今市区东北赵庄。传说因县城屡遭水击而不破,故名永城,唐代移县治于马甫城,也即后来的县城。在永城得名以前,永城乃砀郡之地。砀郡为秦朝所置。《辞海·砀郡条》称:“秦置,治所在砀县(今河南夏邑东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、通许以东,山东曹县、嘉祥以南和安徽砀山、亳县等地区。”这里说得很明确,砀山的治所在今夏邑县之东,也即今天的永城市之地。秦朝在全国设置36郡,刘邦早年活动最频繁的砀郡、泗水郡均在其中。王国维考定秦朝设置有48郡,谭其骧《秦郡新考》一文,核实除内史外,秦朝有46郡,均有砀郡和泗水郡,西汉高帝五年(前202),将砀郡改置梁国,治所在睢阳(今商丘睢阳区南)。直到北魏孝昌二年(526)又置砀郡,治所在下邑城(今安徽砀山县),北齐废。在北魏之前所说的砀郡,实际上就是指的永城,建立西汉王朝的刘邦,就与砀郡结下了不解之缘。可以说,永城是汉朝的兴业之地。
一、刘邦与砀郡
《史记》载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。沛县为秦朝所置,故城在今江苏省沛县东,丰邑即今江苏省丰县,秦时尚未设县,丰邑在沛县境内,中阳里又在丰邑内。刘邦是在任泗水(今江苏沛县东)亭长时发迹变秦的,《汉书·高帝纪》说:“及壮,试吏,为泗上亭长。”这里的泗上即泗水,二者是一回事。亭长是秦代管理一亭的小官,亭的设置遍布全国,每隔10里(约当今6里)设置一亭,亭是维持地方治安的一种机构。亭有屋有楼,备5兵,设亭长1人。亭长头束红巾,以布裹腿,佩带刀剑,手握盾牌,身披铠甲,率领亭卒,巡察所管辖的地区,主管逐捕盗贼。如果遇有特殊情况,亭与亭之间击鼓相闻,以传递信息。虽然刘邦任亭长是在泗水郡,但那里离砀郡近在咫尺,从地图上看,今日的河南永城与江苏沛县只隔了安徽的砀山县与江苏的丰县,而砀山县当时就在砀郡的管辖范围内,因而刘邦的许多活动都在砀郡即今日的永城境内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而刘邦之所以能化家为国,拥有天下,也与他当亭长有很大关系。可以说,当亭长是刘邦由一个下级官吏演变为一代帝王的契机,而永城则是他进行政治、军事活动的舞台。
刘邦有哪些活动发生在砀郡?约略说来,有以下几点;
一是斩蛇。
秦二世胡亥元年(前209),身为亭长的刘邦带领家乡沛县的民夫到骊山(今陕西临潼东南)修筑秦始皇陵墓。繁重的徭役,离乡背井的苦楚,迫使民工多在途中逃亡,刘邦害怕到达骊山后无法交差,干脆在途经今永城境内的芒砀山时,放走了所有的民工,并在这里斩杀了挡道的白蛇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云:
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,徒多道亡。自度比至皆亡之,到丰西泽中,止饮,夜纵所送徒。曰:“公等皆去,吾亦从此逝矣。”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。高祖被酒,夜径泽中,行前者还报曰:“前有大蛇当径,愿还。”高祖醉,曰:“壮士行,何畏?”乃前,拔剑击斩蛇。蛇遂分为两,径开。行数里,醉,因卧。后人来至蛇所,有一老妪夜哭,人问何哭,妪曰:“人杀吾子,故哭之。”人曰:“妪子何故见杀?”妪曰:“吾子,白帝子也,化为蛇,当道,今为赤帝子斩之,故哭。”人乃以妪为不诚,欲笞之,妪因忽不见。后人至,高祖觉。后人告高祖,高祖乃心独喜,自负。诸从者日益畏之。
这一段绘声绘色的描写,也被班固移植入了《汉书·高帝纪》中。刘邦斩蛇一事容或有之,但是老妪夜哭并与人对话却是司马迁附会,明显地涂上了一层迷信色彩。司马迁因替李陵辩护而受宫刑,但在写《史记》时还要为汉武帝刘彻的先人唱赞歌,封建社会文人之际遇,由此可见一斑。但在今天看来,《史记》这段记载也并非凿空妄说,必定是汉朝初年便有刘邦斩蛇的传说,闹得沸沸扬扬,尽人皆知,司马迁便随手拈来,写入了书中,他肯定不是始作俑者。《史记·封禅书》说,“秦文公猎、渭之间,卜居之而吉。文公梦黄蛇自天下属地,其口止于衍。文公问史敦,敦曰;此上帝之征,君其祠之,于是作畤,用三牲郊祭白帝焉。”畤是地名,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。已故的语言学家杨树达先生在《汉书窥管·高帝纪》一文中说:蛇为白帝,自秦为诸侯时已有此传说,知一时神话仍有其历史根据也。”由此可见,秦朝为白帝,即白蛇,在秦文公时即有这一传说了。秦文公于公元前765年即位,到刘邦斩蛇时,这一故事已流传了500余年。刘邦斩杀白蛇,意味着他将取代秦朝,立国多年的秦朝将寿终正寝。汉朝建立之际,那些附庸风雅的好事之徒必然是大肆张扬刘邦斩蛇之事,《史记》才有了这段记载。
《史记·封禅书》又载:“高祖之微时,尝杀大蛇。有物曰:蛇,白帝子也,而杀者赤帝子。”司马迁在《史记》的不同篇章中屡提此事,说明刘邦斩蛇一事在西汉时期已传布得非常广泛了。此事的真伪且不去说,砀郡的知名度大大提高却是不争的事实。到了刘邦的儿子孝文帝时,曾在芒砀山紫气岩前建高祖庙,于庙前大泽畔立一斩蛇碑,岁月既久,风雨剥蚀,庙、碑皆毁。明代隆庆年间,有人在刘邦斩蛇处立有两通石碑,其一刻有“汉高祖断蛇处”6个大字,碑文则详细叙述了刘邦斩蛇之事和重修斩蛇碑的经过,现在庋藏于芒砀山文化馆的这通明碑已成为了弥足珍贵的文物。
二是隐居。
秦始皇听信术士之言,说东南有天子气,于是东游要把天子气压下去,由自己来承当天子气,好亿万斯年地把秦朝的江山传承下去。事实上,秦朝的苛虐政治,弄得民不聊生,饿殍遍地,都想揭竿而起,推翻秦朝的统治,这才有了东南有天子气的传言,《汉书·伍被传》称;“秦民思乱,客谓高帝曰;时可矣,高帝曰;待之,圣人当起东南。间不一岁,陈吴大呼。”可见当时全国各地都有这种传说。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也有一段记载:
高祖即自疑,亡匿,隐于芒砀山泽岩石之间。吕后与人俱求,常得之。高祖怪问之。吕后曰:“季所居上常有云气,故从往,常得季。”高祖心喜,沛中子弟或闻之,多欲附者矣。
刘邦藏匿的地点在哪里?顾廷龙、王煦华在《汉书选》一书的注释中说:“芒、砀,两座山名,在今安徽省砀山县东南。”此说大致方位不错,但不够准确,给人的印象是芒、砀二山就在安徽省砀山县境内。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编纂的《中国历史地名辞典》则说:“芒山,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。其南八里为砀山。《汉书·高祖纪》载刘邦起兵前,隐于芒、砀山泽间。”这就把问题说清楚了,芒、砀二山就在今永城境内,今永城东北的一个镇就叫芒山镇。刘邦因怕秦始皇东南游时遭祸,便躲避到了芒、砀山中,芒、砀山怪石嶙峋,遍地林莽,一个人隐身其中,即使是今日的侦察手段,恐怕也不易觅得踪影,而刘邦的妻子却是一索即得,说是刘邦所居之处上边有云气,因而按图索骥,很快便能找到刘邦。这又是刘邦、吕雉夫妇编造的一段神话,说刘邦不是凡人,因而头上常有云气。今天看来这只是一段很拙劣的表演,但在秦朝末年却有很多人相信,因而“沛中子弟或闻之,多欲附者矣。”虽然这段记载是在宣扬君权神授,但刘邦隐匿于芒、砀山泽间却是事实,吕后多次往来此处寻找刘邦也在情理之中。同时隐匿于芒、砀山泽间的不止刘邦一人,还有后来被他倚为股肱之臣、被封为舞阳侯的樊哙。《汉书·樊哙传》云:“樊哙,沛人也,以屠狗为事,后与高祖俱隐于芒、砀山泽间。”实际上,刘邦和樊哙等人是在那里擘画反秦的时机,这种谋反大事只能秘密进行,否则便会性命不保。如果这一推测不错,可以说永城的芒、砀山是刘邦发迹变秦的起点,也应该是汉朝的兴业之地。
三是砀郡乃刘邦起家的根据地。
秦二世元年七月,刘邦在陈胜、吴广起义的同时,被部下拥立为沛公,萧何、曹参、樊哙等搜罗沛县子弟为兵,得3000人,这是刘邦起家的基本队伍。次年十月,刘邦攻打胡陵(今山东鱼台东南)、方与(山东鱼台县西),然后退守丰邑。秦将率兵围困丰邑,被刘邦击败。丰邑之围解,刘邦令部下将领雍齿守卫丰邑。十二月,陈胜被他的车夫庄贾杀害,而雍齿却背叛了刘邦,将丰邑献给了别人,刘邦只能到留(今江苏省沛县东南50里)投奔楚王景驹,请求派兵攻打丰邑。此时的刘邦兵弱将微,还不成气候,因而事事都得仰别人鼻息。二世三年(前207)初,秦将司马(音夷)屠相(今安徽宿县西北),然后来到了砀郡。刘邦与东阳宁君(东阳是秦朝设的县,治所在今安徽天长西北,宁君,那个人姓宁)引兵与秦兵战于萧县(今属安徽)之西,此战不利,只得退兵于留。二月份再攻砀郡,连攻3日,终于攻下砀郡,在这里略作休整,队伍得以补充扩大。《汉书·高帝纪》云:
二月,攻砀,三日,拔之。收砀兵,得六千人,与故合九千人。三月,攻下邑,拔之。还击丰,不下。四月,项梁击杀景驹、秦嘉,止薛。沛公往见之,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,五大夫将十人。沛公还,引兵攻丰,拔之。
这一次攻克砀郡,得到了6000士兵,加上原来的3000人,总共有9000人,刘邦的队伍一下子壮大了。从砀郡补充的6000士兵是刘邦的骨干力量,他们多是能征惯战之士,刘邦后来之所以能纵横天下,朝为田舍郎,暮登天子堂,与这6000名砀郡子弟大有关系。后来,刘邦到薛(今山东曲阜),项梁又拨给他士兵5000人,10位将官,刘邦的势力更大了。
二世三年九月,秦将章邯击败项梁于定陶(今山东定陶西北),项梁死难。当时刘邦与项羽正攻打陈留(今开封县陈留镇),听到项梁死难的消息,士卒甚为惊恐,两人与将军吕臣合势引兵东去,把楚怀王自盱眙(今江苏盱眙县东北)迁往彭城(今江苏铜山县),吕臣驻军彭城东,项羽驻军彭城西,刘邦则驻扎砀郡,形成三足鼎立之势,砀郡成为刘邦的根据地。这年闰九月,怀王合并吕臣、项羽的军队,由自己统率;以刘邦为砀郡长,封武安侯,统率砀郡境内的士兵;以项羽为鲁公,封长安侯;吕臣为司徒,其父吕青为令尹。从刘邦攻克砀郡,得到6000名士兵,提高了战斗力,到驻军砀郡,待机而动,再到成为砀郡长,统率砀郡境内士兵,他每一次势力膨胀,都离不开砀郡父老的支持,从而一步步成长为与项羽并驾齐驱的大将。正是在这个基础上,刘邦才有力量与项羽决一雌雄,兼并天下,开创西汉200年的基业。从这个角度上说,砀郡确实是汉朝的兴业之地。
二、刘邦与陈胜
刘邦赴徭役至咸阳,“观秦皇帝,喟然太息曰:嗟呼,大丈夫当如此也。”想当天子,只是他美好的愿望,但要变成现实,却并非易事,如果没有陈胜起义,刘邦这个泗水亭长,充其量也不过做到沛县县令或砀郡长而已。陈胜起义给刘邦提供了机会,才使得他成为风云际会的人物。秦二世元年,陈胜、吴广等于大泽乡(今安徽宿县东南刘村集)起义,旋即攻占蕲县(今安徽宿县南蕲县集),令大将葛婴攻打铚(今安徽宿县西南)、酂(今永城西酂城镇)、苦(今鹿邑东)、柘(今柘城县北)、谯(今安徽亳州)等地,皆连连得手。从柘城到鹿邑、亳州、永城、宿县,差不多是一条直线,永城位于中央,由此看来,永城也是陈胜反秦的根据地。这些地方均与刘邦所在的泗水郡毗邻,因而刘邦很快便聚众响应。陈胜的队伍到达陈(今淮阳)时,已有车六七百乘,骑千余,卒数万人了。攻占陈,陈胜自立为楚王。这时沛县主吏萧何劝沛令召诸亡在外者,可得数百人,等势力强大后再反秦,沛令命樊哙召刘邦,而刘邦已有数百人之众了。尽管刘邦不是陈胜的部下,而是投奔了项梁,但他是在陈胜反抗暴秦那个大背景下起兵的,因而刘邦对陈胜有着特殊的感情。陈胜在下城父(今安徽涡阳东南)被车夫庄贾杀死降秦,他死后葬在砀郡,谥为隐王,刘邦即位后,在砀郡为陈胜设守冢户30家,这种刻意安排说明刘邦把砀郡看得很重要。正因为砀郡是刘邦的兴业之地,刘邦才把首义反秦的陈胜葬在那里的。
三、西汉初年的梁国
汉高祖五年(前202),砀郡改称梁国。因其地位重要,一直是诸侯王国的封地,就在这一年项梁死于东城(今安徽定远东南),刘邦封大将彭越为梁王,都定陶,封域就是砀郡。之所以把砀郡封给彭越,是因为他在击败项羽的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。高祖十一年(前196)夏天,梁王彭越谋反,被废黜迁蜀,欲再反,遂夷三族,立子刘恢为梁王,都定陶,辖砀郡、东郡两郡之地。比彭越多辖了一个东郡。东郡的治所在今濮阳,其辖境内为今山东东阿、梁山以西,山东郓城、东明,河南范县、长垣北部以北,河南延津以东,山东茌平、冠县、河南清丰、濮阳、滑县以南地区。刘邦在位的最后一年建立了9个同姓王国,异姓王国只有长沙王吴芮一人。这些诸侯王国虽受中央节制,但相对独立,王国百官设置如同朝廷,可以任命二千石以下的官员,还可向本王国臣民收取赋税。这些王国一般都辖有数郡之地,人口众多,实力雄厚,可与中央分庭抗礼。刘邦设置诸侯王国的目的是让他们拱卫中央政权。吕后八年(前180)有诸侯国十四个。诸吕之乱平定后,文帝觉察到了诸侯王国的潜在威胁,便采纳贾谊以亲制疏及众建诸侯少其力的建议,徙亲子淮阳王于梁,分齐为七,分淮南为三,用分地的办法,削弱诸侯王的实力。到文帝十六年(前164)王国总数增至17个。梁孝王刘武是文帝的第二子,与景帝都是窦太后所生。刘武为淮阳王10年,淮阳王都陈(淮阳),从淮阳王变更为梁王,反映出文帝对梁国的重视,文帝在一次与梁王宴饮时说:“千秋万岁后传于王。”使得梁王与窦太后异常高兴。吴楚七国之乱时,吴、楚兵先袭击梁国的棘壁(今永城西北),杀数万人,梁孝王守睢阳,派韩安国,张羽抗拒吴楚之兵,吴楚兵无法越过梁国向西进军。吴楚七国之乱平定后,“梁最亲,有功,又为大国,居天下膏腴地。地分界泰山,西至高阳(今属河北),四十余城,皆多大县。”(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)梁孝王在粉碎七国之乱中起了巨大作用,又是文帝的亲子,梁国的地位在诸侯国中无与伦比。司马迁说他“梁孝王以亲爱之故,王膏腴之地,然会汉家隆盛,百姓殷富,故能植其财货,广宫室、车服拟于天子。然亦僭矣。”(《史记·梁孝王世家》)他死后葬于今永城市东北30公里的芒山镇保安山南峰。宋代马永卿《懒真子》一书称:“亳州永城县之北七十里有芒砀山,有梁孝王墓,仆尝与宿州知录邵渡同游,入隧道中,百余步至堂奥,如五间七架屋许大,周回有石门子十许,上镌作内臣宫女状。中有大石柱四,所以悬棺,棺不复见矣。故老云:前数年时,有人入其中,尝得黄金而出,今不复有矣。”从墓葬的豪华程度也可推知梁孝王生前的奢侈,这与司马迁的话如出一辙。从梁孝王地位的显赫可以推知梁国在西汉郡国中举足轻重。正因为永城是西汉的兴业之地,文帝刘恒才把儿子派到这里来。
(作者为河南省中原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资深专家,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)